close

陳洛薇、陳希林/台北報導
昨天是五四文藝節,詩人余光中、中研院院士許倬雲、音樂家李泰祥、作家張曉風等學界、藝文界人士共同發表「搶救國文教育聯盟」聲明指出,預定明年(九十五學年度)實施的高中國文科暫行綱要時數不足、文言文比例過少,將使學子的國文程度大幅下降。他們堅決反對教育部「政教合一」的不當操作,要求教育部暫停實施這項錯誤的政策。

聯盟總發起人余光中更將矛頭指向教育部長杜正勝,他表示,杜正勝曾說過「阿房宮賦太難,連我自己都不太懂」。但杜正勝身為歷史學家,怎麼可能不知道「阿房宮賦」的寓意?「杜部長,不要做了官之後,就把學者的良心擺在一邊!」余光中呼籲杜正勝聽聽學者、作家、高中老師及家長的意見,不必那麼固執。

余光中強調,高中國文科暫行綱要文言文比例由六五%減為四五%、時數由每周五節減少為四節,只會使學子的語文程度大幅下降。如果教育部對「搶救國文教育聯盟」的呼籲置之不理,聯盟不排除把這份五四宣言與及相關資料寄給行政院長謝長廷,他強調,「不會有誰永遠是教育部長,但文化是長遠的」。

余光中指出,五四運動想廢文言、行白話,但文言文未完全死掉,也不是死文字,今日很多場合仍使用,「一言難盡」就是古人說話的方式,天長地久、金玉滿堂都以成語、格言身份保留並匯入白話,使白話不至於鬆散,文白交流更可寫出好文章。

他認為,五四新文學運動到現在未超過九十年,胡適當初希望從「文學的國語」發展出「國語的文學」。如今國語受到全球化的英語與本土化方言壓擠,值得警惕。愛爾蘭也有自己的語言,對英語來說是方言,但其大文豪如蕭伯納、王爾德、葉慈等用英語寫作而被全世界接受;若用方言愛爾蘭語寫,影響就有限。

受邀與會的中研院院士許倬雲指出,中文長期演變經過多次革命,五四運動未革掉文言文,每次文學革命反而引進更多詞彙與表達方式的滋養。且曾滋養日本、韓國、越南等文化,其形式雖脫離中國方塊字,但中文表達方式、典故、成語格言仍留在他們的語言中。他認為,政治壓力不會永久,方言也不是問題,社會不重視文學與表達能力值得警惕。

為讓年輕一代也擁有良好的古文學習環境,「搶救國文教育聯盟」與商周出版社出版涵蓋余光中、余秋雨、琦君、王鼎鈞、子敏、龔鵬程等廿位名家學習國文故事的「自豪與自幸」新書,希望能當成學生的範本與指南。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un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