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王怡仁/高雄楠梓榮民自費安養中心醫務室醫師】



報載,目前上班族的病假排名,憂鬱症高居第二,若再加上未經醫學診斷,只是心情常常憂鬱的人,恐怕國內的「憂鬱一族」人數,更是超乎想像的多。



多次與憂鬱情緒及憂鬱症患者諮商,覺得憂鬱傾向者普遍有「過度以某種目標要求自己」的傾向,對於達成目標的過程,往往忽略其品質。



這樣的「目標小姐(或先生)」,常常在許多方面都有所期待,並且希望自己努力以達成目標。



在學業或工作上,他們常常設定理想的學校、考試名次、工作業績或當月收入,但學習與工作的是否快樂,卻被淡化,只希望自己在辛苦及努力之後,達到目標。



工作關係也是如此,冀望跟上司或同事處於和諧關係,卻沒辦法用輕鬆的心情去經營人際關係,發生衝突時,經常只能陷於憤怒或憂鬱中。



家庭關係更是這樣,往往以「好爸爸」、「好媽媽」、「好孩子」為自我期待的目標,忍受壓力,希望讓別人認同自己扮演的角色。



因為忽視「過程」,所以生活的熱情、努力、嘗試與新鮮感都不受重視,只以「達到目標」為考量,沒有達成目標固然憂鬱,就算達成,也會因為過度辛苦而疲憊不堪。又因為目標帶給自己壓力,恐懼達不到目標,負面情緒難免變多。



憂鬱症患者常常告訴我:「我覺得一切都沒什麼意義。」的確,生活中若一切只考慮目標與結果,把過程弄得痛苦不堪,一切真的沒有意義。



常建議憂鬱傾向者,把目標放在心裡就好,讓生活更簡單地「活在當下」,用新的眼光與方式,來看待與嘗試每時每刻自己要處理的事情、功課或人際關係。



別強迫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達成目標或一定要達成目標,用遊戲與嘗試的心情來對待生活,從中尋找新鮮感與成就感,相信每一天都能是充滿活力的快樂日子。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un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