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樸學(Topology)是近代數學的一個分支,由拓樸學研究的是一些圖型經類似拉長

或壓縮後皆不變的幾何性質,所以有人稱拓樸學為橡皮幾何學.



幾何或叫拓樸學(Topology),新幾何藝術透過拓樸學的轉換作用,用一種新的視覺與理念,來重新看這個世界。



http://www.artcenter.fcu.edu.tw/activity/900326/900326.htm

它首先將一個主題拓樸化,而這個主題便產生了循環與伸縮的現象,或是說引起我們在感情上及思想上作一種精紳運動。

因此,它所表現的形態是一種不穩定而平衡的現象,它產生一種不止息的循環。它與歐氏幾何之不同,

在於它從歐氏幾何的穩定形態,轉變成運動形態,而這種運動具有次序性與循環性,

它再從歐氏幾何中以平面為面,直線為邊約立體,轉變成以曲面為面,曲線為邊的形體,

而內含一種運動中的單邊單面,與無邊新幾何形體。

它的造形法在拓樸學的定點定理中,有明確的驗証法。在定點定理所產生的作用如下:

1.切割後復原的封閉曲帶,這些曲帶透過拓樸的轉換過程中打結與扭轉的程序,

產生圖像具有旋過狀及打結形。在這裏面包含一種運動中單邊單面的觀念,及循環運動的觀念。

2.橡皮伸縮,球體擠壓,泡沫縮漲等,它所形成的視覺圖像是一種橡皮伸縮體及無邊曲面,

而它也內含循環運動與無邊的觀念,以及視覺的膨漲,收縮作用。

所以在新幾何藝術世界中,所呈現的畫面結構,它自然就是一種循環、旋轉、打結、伸縮、

扭曲的感覺作用。這些作用形成了另一種不同以往而嶄新的畫面、空間、形態。另外,

色彩與筆觸的表達,它是激起視覺感情運動的力量,因此,在色彩與線條上是

富有激情的作用及運動的次序感,炫目耀眼,作有次序的變化,這正是新幾何藝術所表現的世界。



混沌理論與蝴蝶效應(Butterfly Effect)



混沌是指動態系統之一種行為,該系具有1、巨額的(可能是無限)吸子(Attractors,類似交通號誌中的遵循方向)2、對初始狀態的敏感性;當然混沌是描述由規則掌握的不可測行為。混沌學家研究複雜動態系統之行為模式;複雜是指該系統常包含多重相互影響之因子;動態則是正常流動量一直改變中;混沌是稱為非線性動態現象中之次集合、混沌是複雜系的次集合,混沌現象似乎俯拾皆是:裊繞上昇的香菸煙束爆裂成狂亂的煙窩、風中來回擺動的旗幟、水龍頭由穩定的滴漏變成零亂、上下波動不斷之股價走勢;綜合而言,混沌理論中心概念雖然是我們不能準確預測系統之現有狀態(State of System),但應能架構出系統的行為模式,因此混沌理論不是強調系統的不規律性或無秩序,反而是重視系統中的秩序性,特別是類似系統的普遍行為(Universal Behavior),這可由其中的各式吸子或碎形(Fractal)表達,為我們處理更符合自然界現象的非線性動態系統(Nonlinear Dynamic System),此時已跨出一大步,同時混沌理論對大多數不穩定性系統有強大預測能力。



1961年氣象學家勞倫斯(Edward Lorenz)正研究天氣預測問題,主要運用包含12個程式的計算模型,某天他欲重新檢查一個序列,為節省時間,他由序列的中間開始運算,然而卻出現與原始型態大不相同的結果,最後發現原因出在小數點上,原先電腦記憶初始值為0.506127,但勞倫斯為節省紙張,在報表紙上僅印出小數點下三位數,即0.506,他後來輸入的數值較初始值少0.000127,結果卻大異其趣,直是所謂『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』,而整體系統對初始值敏感的現象就是有名的《蝴蝶效應》:「秘魯一隻蝴蝶鼓翼可能經過一連串複雜不可測事件連接,加劇空氣騷動,最後引發侵襲德州的颶風」。



 



混沌現象(Chaos)



混沌為一種看似隨機的非線性確定過程。其為非線性,因為混沌乃非線性動力系統的一種;其為確定,

因為我們可以寫出混沌軌跡的支配方程式。



雖然混沌系統可以寫出支配方程式,但系統在長期上仍不可預測,其原因可歸為兩點:



1、此動態系統是一個反饋(feedback)的系統



  若起始值產生微小的誤差,經由非線性函數的疊代作用(iteration)而迅速放大,

使預期陷於混亂狀態,因此在混沌系統在短期預測上是可以的,但長期預測則不可能。



2、臨界點的概念



  關於此點,可用一個古老的寓言來說明:『稻草弄斷了駱駝的背』(a straw broke the camel's back),

駱駝突然的倒地是一個非線性的反應。因為它的倒地是與某根特殊的稻草並無任何直接的關係。

這種觀念就是法國數學家德姆(Rene Thom)所謂的摺皺(fold)用來描述系統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,

經歷突兀、不連續變易的非線性變化。



混沌現象的性質可歸納為以下四點:



為一個反饋系統。

為數個臨界點(critical levels),也就是有很多的均衡點存在。

必須為碎形結構,也就是說它具有自我相似的性質(self-similarity)。

對起始值具有強烈的敏感度。

混沌創造了使用電腦與處理特殊圖形、在複雜表相下捕捉奇幻與細膩結構圖案的特殊技巧。

這支新的科學衍生出它自己的語言,獨具風格的專業用-碎形、分歧、間歇、週期、摺巾(folded-towel)、

微分同相(diffiomorphisms)和平滑面映象(smooth noodle maps)。這些運動的新元素,

就像傳統物理學中的夸克、gluons是物質的新元素一般,對有些物理學家而言,

混沌是一門進展中的科學而不是成品,是形成而非存在。





以上為轉貼文章

參考資料

”費波尼西數列與混沌現象之研究”, 周湘鈞   

”混沌,秩序與預測”, 姒元忠 廖玉完



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un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